在智能抛光工厂里,机械臂轻微转动,指尖精准地掠过工件,瞬间抛光出镜面光滑的表面。无人配送车沿着预先设定的路线灵活移动,不断搬运重物,在工作场所内形成高效的物流网络。数百台工业机器人含蓄地协同工作,随着它们的手臂组装起来,汽车的骨架迅速组装成型,眨眼间就显露出了车辆的完整轮廓。当前,在“双碳”目标指引下,随着数字技术的迭代升级和产业供给能力的不断提升,技术创新不断赋能制造业,推动其高端产品的普及。智能流程随之不断加速。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前三季度,规模以上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9.6%,对规模以上工业增长的贡献率为24.7%。规模以上数码产品制造业增加值增长9.7%,高出全部工业3.5个百分点,新动能带动作用日益凸显。 “今年以来,各方面因地制宜发展新生产力,推动经济结构持续优化、新旧动能有序转换。从大规模人工智能模型突破到机器人迭代,从航天航空领域创新突破到无人驾驶应用,‘创新链+产业链’深度融合,规模效应不断显现。” 其优点如下。 “全产业链持续吸引关注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付凌辉表示。制造业转型的活力也清晰地体现在用电量数据这一经济“晴雨表”上。国家能源局数据显示,三季度工业用电量同比增长5.4%,比二季度加快2.3个百分点。制造业用电量同比增长5.2% 比去年同期增长3.2个百分点。从二季度开始,呈现出明显的复苏趋势。 “随着制造业转型升级,装备制造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快速扩张。三季度该行业全社会用电量同比增长9.5%,为同季度制造业平均增速多了4.3分。这成为电力消费增长的新动力。其中,汽车制造业、电气机械设备制造业、制造业能源消耗、通用设备制造业、铁路、船舶及航空航天业和其他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同比分别增长14.9%、12.8%、11.9%和10.1%,增速在各分行业中领先。”中国电力统计与数字信息部副主任蒋德斌表示。 委员会。在推动向“新”转型的同时,新能源产业的蓬勃发展支撑了制造业的绿色转型。 《中国的能源转型》白皮书指出,我国已经建立了完整的风电研发、设计和集成生产体系及太阳能产业链。高效晶硅、钙钛矿等太阳能电池技术的转换效率屡次打破世界纪录。目前量产的先进晶硅太阳能电池转换效率超过25%。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前三季度,新能源汽车、锂离子汽车电池、充电电池等绿色产品产量分别增长29.7%、46.9%和22.2%。风电机组、核电机组、太阳能电池等环保装备产量稳步增长,增速分别高达72.4%、38.9%和14%。多年来,绿色制造已成为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增长支柱。工业和信息化部等七部门联合发布《工业和信息化部关于工业和信息化建设的指导意见》《加快制造业绿色发展》,明确了绿色化方向,指出:“基于经济社会绿色化、低碳化创造的巨大市场空间,大力发展绿色低碳产业,提高绿色低碳产业比重,如绿色环保、新能源、新能源汽车等。”转型制造业尿素。行业负责人指出,发展绿色制造是 推动传统制造业绿色低碳转型和升级的重要方向。增强制造业竞争力、培育产业新动能也是一个重要目标。加快绿色技术创新突破和绿色先进技术推广应用,促进技术、装备、产业、系统协调发展完善绿色制造和服务体系。要推动制造业全链条绿色低碳转型,为经济高质量发展夯实绿色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