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成教授(右二)接收从太空返回的月土砖。图片提供:湖北日报、华中科技大学(记者张记者在中科院空间应用技术与工程中心进行“地月砖”等实验。华中科技大学国家数字化建设中心周成教授、周岩副教授出席样品交接仪式。现场确认“地月砖”样品“月土砖”状态良好。这标志着首批“月土砖”样品成功返回中国载人空间站工程空间科学与应用项目“模拟月壤烧结样品空间服务性能及工艺优化研究”研制的载人空间站工程在出舱暴露一年后,于去年11月15日将74块“月地砖”送至地面。研究团队准备与天舟八号货运飞船一起前往中国空间站,进行1年、2年、3年的舷外暴露实验。目前,R5样本单元在成功完成一年的舱外暴露实验后已返回地球,其余样本计划继续在空间站上进行舱外暴露实验。如果我们试图在月球上建造房屋,首先将面临温度快速变化的挑战。农历白天的气温超过180°C,农历夜间达到-190°C。此外,缺乏大气层保护将导致大量宇宙辐射和大量微流星体撞击月球表面。同时,高振动频率的月球地震将对月球建筑材料的力学、热力和抗辐射性能提出严格的要求。团队准备了“月神”通过分析真实月壤成分,模拟月球环境,通过热压成型工艺制造出“月球土砖”。密度与普通砖相同,但抗压强度却是普通砖的三倍以上。这相当于1厘米见方的裤子面积,可支撑1吨以上的重量,即使在月球和宇宙辐射环境的极端温差下也能保持稳定。“月球土砖”被送入太空测试月球表面是否适合建造房屋。 科研团队设计的完整暴露时间为3次。团队每两年将样品板降下,带着空间站上暴露的样品返回地球,研究人员计划对返回空中的“月地砖”和在航天器外暴露后返回的“月地砖”进行对比研究。明确烧结“月地砖”在太空环境使用后的宏观和微观性能演化规律及影响机制。用于估计和预测月球环境中长期服务的行为,为月球领域的建设提供科学和工程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