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北京10月11日电(记者徐维娜)297个城市全面开展城市卫生大检查,保障住房交付量超750万套,住房建筑技术多个领域从“跟随”走向“领先”——11日上午,国务院新闻办召开《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系列新闻发布会。会上,官员们从 住建部重点宣传“十四五”期间住房建设领域主要成就,就城市更新、住房保障、房地产开发新模式等热点话题回答记者提问,交出了亮眼的“住房建设答卷”。城市更新将加速。十四五前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考虑城市更新的发展作为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手段。 “城市更新是城镇化发展的必然过程。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启动城市更新行动以来,我们认真落实、精心制定政策、明确目标路线、推进试点、推动推进。”住建部副部长秦海翔表示,经过近年来的实际考量,共识“首先 “先体检,再更新”和“无体检,不更新”日益普遍。目前,全国297多个地级市和150多个地级市正在开展城市健康大检查。对于推进CL问题,秦海翔表示,一方面要抓紧落实许多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整治工程,消除安全隐患,改善生活。 e环境,让城市人们的生活更加便捷、舒适、美好。围绕弥补群众生计不足,实施城中村改造项目2387个,新建住房230万套以上。 17.5万户城市旧房改造已启动。改造城镇旧居住小区24万多个,总户数超过4000万户,惠及1.1亿居民。顽强推进城市“衬砌工程”,更新各类地下管网总长84万公里,加快地下综合管线建设,有效提升城市保障安全运行的能力和韧性。另一方面,打造宜居、韧性、智慧城市,将采取更加务实的举措,鼓励创建更好的家园、更好的社区、更好的城区。构建数字化、互联化、智能化新格局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大力推进美好住房建设,以城市老旧小区改造为重点,开展社区综合建设,改造老旧小区6500多个、老厂区700多个,为人民群众创造更好的居住空间、新的消费场景和更多的商业空间。秦海翔还表示,要不断创新机制,建立可持续的城市更新模式。一是完善需求导向、项目驱动的城市更新机制。我们精心策划所有项目,确保运营维护自筹资金、平衡可持续。二是推动城市实物巡查与城市更新融合发展,健全“实物巡查发现问题、更新解决问题、评估实施成效、促进融合提升”的闭环工作机制。三是建立金融、税收、土地等相关配套政策协调机制,实现“项目跟随规划、土地要素跟随项目”。同时,我们也在考虑建设一套覆盖房屋全生命周期的安防体系。我们希望通过建立完善管理体系等新机制,推动城市高质量复兴,准确应对德班发展进入以存量、提质、增效为主的阶段的新需求。坚持市场与安全相结合,多措并举改善人民生活。对于住房问题,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副部长董建国表示,“十四五”期间,按照党中央、国家决策部署,会后,政府将坚定站在人民立场,会同有关部门,牢牢把“安全住房”作为人民群众幸福生活的基础抓牢。我们将坚持市场与安全相结合,采取多种措施、努力改善人民生活。首先,努力保障困难群众基本住房。这是政府的一项重要责任。我们的原则是确保所有低保户都得到保障。指导各地落实因城施策,保障城镇困难家庭基本住房需求。在制度上,我们构建了包括公共租赁住房、廉租房、配额型廉租住房在内的多层次住房保障体系,充分考虑到实际保障目标条件的差异。住房保障制度也采取了类似措施新国民、年轻人等各种群体。方法上,坚持财政救助和物资抵押相结合,按需建设、购买保障性住房,根据群众需要购买可租可售的经济适用住房。住房城乡建设部指导各地建立住房保障候补制度,使参保需求与保障性住房供应更加精准匹配,提高保障效率。在管理上,坚持公正、公平、公开的原则,健全廉租住房申请、等待、准入、使用、退出等各方面管理机制,严格监督落实,努力把民生保障住房保障工程落到实处。二是着力应对日益多样化、复杂化的住房需求。我们坚持因城施策、精准施策、同城施策,赋予城市政府充分的房地产市场调控自主权,因地制宜调整优化房地产政策,支持居民合理住房消费,通过市场体系满足居民多样化、改善型住房需求。居民购房政策支持不断强化,包括降低首付比例、住房公积金和商业银行贷款利率、对居民“卖旧买新”的退税支持、降低契税税率、取消正规住房和非正规住房标准等。此外,为响应城市降低居民购房成本的政策,多个地方政府出台了购房补贴等各种优惠政策。 “十四五”期间“十一五”期间,全国新建商品住房累计销售面积约50亿平方米。另一方面,现有房地产市场规模持续扩大,目前全国已有15个省区市二手房交易量超过新建房交易量。三是着力保障购房者合法权益,稳步推进商品房可靠交付 坚决争取住房保障交付,国家、地、直辖市组成三级工作组。政府建立“一策一策”制度,强化地方政府、房地产企业、金融机构责任,指导各地按照市场化、法治化原则推进分类处置。符合条件的房地产开发项目项目将通过城市房地产融资协调公司列入“白名单”,提供项目融资援助,保障正常建设融资需求。满足要求,加快项目竣工和竣工。对于破产项目,加快破产人重整或清算,在司法处置中优先保障购房者合法权益。对违法违规、损害社会公众利益的企业,将坚决查处,不准“逃”、“回”。截至目前,全国已售难房已累计交付超过750万套,购房者合法权益得到有效保护。科技让住房建设领域部分行业实现“领跑”城乡住房建设领域广泛的科技应用埃纳里奥。住房城乡建设部副部长李小龙介绍,“十四五”期间,住房城乡建设领域不断融合提升世界领先技术,着力突破“停滞”技术,大力推广惠及人民的实用技术应用。总体来说,我们已经从“跟随”走向“并跑”,在很多方面实现了“领先”。李小龙表示,“新”主要有四种类型。首先,新技术加速进步。围绕前沿科技、改善人民生活和工程需求,开展国家重大研发项目,建立多个科技创新平台,攻克大灯光、大空间、复杂结构、绿色低碳建筑、智能建筑等多项技术挑战。加强城市给排水建设,不断为高质量住房和城市发展注入新动能。农村建设。 2021年至2024年,有39项新技术获得国家科学技术奖,包括饮用水安全技术系统、极端气候地区超低能耗建筑关键技术、大型建筑减载减振技术等。其次,新材料不断涌现。建筑界在重大问题上进行协作,推动和指导材料研发、生产、检测、应用等部门,创新光伏建筑玻璃、自修复混凝土、气凝胶隔热、高性能吸声毡等众多新材料。这些新材料的推广应用可以显着提高建筑和城市基础设施的性能,减少碳排放,降低维护成本。第三个就是新装备的迭代升级。通过打通土木工程装备科研、实验研发和推广应用链条,不少新型装备成为推动土木工程建设的“利器”和展示强国建设的“重要国家王牌”。例如,新型“工程机械”变得更加集成、更轻、更智能。自动纠偏,智能监控,实现全天候封闭运行。我们有能力实现多工序三维合理施工,处于国际最高水平。四是高效带动新应用。推进新型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促进人工智能技术、大数据、物联网、云计算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城市建设融合发展大大提高城市管理效率和安全韧性。例如,基于城市信息模型(CIM)和服务平台的“城市大脑”城市运营管理系统,可以全面识别城市信号、支撑决策指挥、科学预测预警,实现行政服务“一站式服务”和城市运营“一站式管理”。